В. П. Васильев. Очерк истории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21 第二章 中国人的语言与文字 хуань (喜欢)表示,但在书面语中却可以颠倒次序 ( хуань си 欢喜),还 有  си-синь (喜新),  синь хуань (新欢),  хуань синь (欢欣),  синь юэ (欣悦)以及其他在口语中不用的单音节字组合。 刚才提到的方言之间的差异经常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不同地域 采用不同拼读方式(如用  ши  和  си  拼读“是”)的同一个概念具有不同 的书写形式。这些写法就成为保留有地方发音(尤其是在古代,而最初的 文字就是在相互割据的诸侯国中发展形成的)的书面语言的共同财富 1 。 因此,除了口头发声的单音节字所蕴含的根意义之外,其他词根的形 态变化也融汇至其中。从另一方面讲,同一词根的意义应从其他音节借取 过来。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音节下会有如此多的汉字。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称单音节语言缺乏内在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未经 任何形态变化,自始至终都是同一种语言。相反,这些语言也根据词源学 的要求变化其单音节。比如藏语中  чуг  的意思是“进去”、“放下”, чжаг  的意思是“放下了”。所以,为了表示各种时态意义,单音节词要 么变化元音,要么改变辅音,或者同时变动元音和辅音。也就是说,这种 变化是通过一个字母变成另一个同源字母来实现的(古代语言中元音可能 较辅音更具同源性,或许正因为如此,元音才在闪米特人那里消失了,如 同现在的鞑靼人一样。至今难以确定汉语中是否真的有个  а ,而不是  о ,是 该写  фын  还是  фун )。汉语中没有时态变化,但很多根词却随意义而变 化,  чи  — 吃,  ши —食; шань 膳, сы — 饲; сы — 死, ша — 杀, ши — 尸, санъ — 丧, цзанъ — 葬; юе (现在变成了 шо ) —曰, янь — 言, инь — 音; шу ( су ) 数, суанъ — 算,等等。 汉语中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现象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在很多方面对以 上所述内容进行说明和补充。其他语言大多是通过增加前缀和附缀来实现 1 为阐释这些方言词汇在使用上的差异和细微特征,欧洲汉学家写出了大部头的句法,而 不是对其进行词法研究。

RkJQdWJsaXNoZXIy MzQwM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