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 П. Васильев. Очерк истории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5 第二章 中国人的语言与文字 收录了汉字文本的八大巨册问世,配有精确的译文,尽可能符合中国注疏 家的解读,附注翔实,导言( preliminary essays )尤佳。导言中往往收录一些 其他著作的原文和译文。唯有不吝花费的英国人才能出版这样的著作。我 们多次看过这部著作的许多章节,由此确信作者利用了在中国文献中所能 找到的所有材料。然而,我认为,作者的想法尽管也有与中国注家不一致 的地方,但还是过分信赖他们。他与过去的欧洲学者不同,因为后者拿到 一部中国教科书,便开始一卷一卷地出版儒家经典,完全不考虑还有很多 注疏家根本不同意此教材中的观点。 第二章 中国人的语言与文字 汉字书面语与埃及象形文字的不同在于前者与口语的差异远比后者与法 老语的差异要大。法老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语,词汇都是一致的。而在中国 正好相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一种抄写或刊印之书,如果将其朗读出 来,不识字的中国人能够听得懂所读内容。这不是因为听者不能理解书籍的 内容,而是由于著述者不是为听者而撰,而是为观者而写。著述者在记事时 所使用的不是字词,而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某种定式的文辞。 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口语,就连说话者的亲朋好友和同胞乡亲也听 不懂,只能像聋哑人那样借助于书写来交流。这种看法是对中国人的误 解。中国有很多种方言土语。每种方言不仅有一些特别的词汇和用语(北 京东城叫“去”为 цюй ,而在西城则叫做 кэ ),而且某些说法在各种方言中 都相同,只是拼读字母不一样。北京人说 ши ,而甘肃人则说 сы (是),北京 人说 цзиньбу-цюй ,南京人则说 гинь-бу-кюй (进不去),北京人叫 жу-дань- цзы  (褥单子),山东人叫  юдань-цзы (北京人听上去就是“油单子”)。

RkJQdWJsaXNoZXIy MzQwM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