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 П. Васильев. Очерк истории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1 第一章 开篇简论 讲所谓的雅文学,介绍一些史诗,况且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有自己的史诗。 希望我多讲讲戏剧、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演说术等等。 我们认为,即便一位学者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也无法将那些构成了一 国文学的实质,却在另一国文学中居于次要位置的作品放在首位。任何一 个独立民族的发展都自有其起点。那些可能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被创造出 来,并在文字诞生后立刻被记录下来的早期文献,对民众创造力的发展以 及促使民族意识关注那些不同于其他民族意识所关注的生活和知识层面发 挥着重大影响。由于文学史的主旨不是要确定一个民族的精英才俊应该创 作什么作品,而是要认识他们的创作成果,而这也正是文学史的素材,所 以有必要坚持一种次序,即异域文学赋予其作品的一种层次。正如我们所 知道的那样,如果说整个中国文明以及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学的基 础是儒学,而儒家甚至使反对者以及所鄙夷的作品(小说)也接受了自己 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又如何能抛开儒学而先言他?与此同时,与其他 民族的学说相比,儒学因其思想和想象缺乏高度可能让人感觉不那么重 要,因此,对我们而言,其他中国文献或许更具价值。只有借助中国文 献,才可能研究和认识那一半亚洲大陆。不仅朝鲜、日本、交趾支那都使 用汉语,而且,要想了解中亚和北亚,同样离不开汉字。印度将本国已经 失传的文献集中置于中国文献之中。对于研究印度的生活(律藏、阿含) 而言,这些文献都是珍贵的资料。只有依靠中国人,我们才能够确定这个 憎恨历史的国家的某些历史时期。 然而,如果说我们的宗旨是简要概述过去和现在主导这个民族的思 想,那么,受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对某些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尽管这 些作品非常优秀,并且可能对认识异域民族史地和生活具有重要价值。揭 示这些思想对我们正在考察其文学的民族的影响至关重要。至于儒学,它 已经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身体、血液甚至骨髓。儒学尽管没有我们这里的宗 教形态,但与其他民族的宗教(其中也包括伊斯兰教)相比,无论过去还

RkJQdWJsaXNoZXIy MzQwM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