Собрание пекинских народных картин художника Чжоу Пэй-чуня

21 由特维尔吉诺娃编著的《苏联大型图书馆东方学藏书》 1 以及在《圣彼 得堡大学图书馆珍稀藏书名录》 2 等文中都将格尔吉雅·费奥凡诺维奇的私 人藏书作为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藏书一部分,具有无可辩驳的重要价值。 有关 Г. Ф. 斯梅卡洛夫的个人生平至今还没有人做专门考证。但是,在一 些公开出版物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有关他的信息。比如,巴卡罗洛娃的《普斯 科夫州立综合图书馆珍品藏书中心-波斯特涅叶夫生平》文章 3 及斯卡契科夫的 《俄罗斯汉学历史札记》 4 中都有记载。 据资料显示,格奥尔吉·费奥凡诺维奇出生于1877年,1902年毕业于圣彼得 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毕业后留校。1903–1907年间被派至北京工作。后回到彼得 1 苏联大型图书馆东方学藏书:论文和通讯。作者:特维尔金诺娃  А. С. 。 莫斯科: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1963年。第220页  (Востоковедные фонды крупнейших библиотек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Статьи и сообщения. / Сост. А. С. Тверитинова. М.: АН СССР, Институт народов Азии, 1963. С. 220) 。 2 郭尔封科尔  А. Х. 、尼古拉耶夫  Н. И. 著。珍奇瑰宝。列宁格勒,1984年。 第161–175页 (Горфункель А. Х., Николаев Н. И., Неотчуждаемая ценность. Л., 1984. С. 161–175) 。 3 巴卡洛娃  С. Л.  著。普斯科夫州立综合图书馆珍品藏书中心  Д. М.  波 斯特涅耶夫生平 //  普里科夫城西里尔-梅法纪耶夫斯基传统:第二版2013年 5月14日普斯科夫州立综合图书馆 / 普斯科夫州立综合图书馆,珍贵文献研 究中心  [И. М.  安德烈耶夫编辑 ]. 普斯科夫 : ЛОГОС Плюс, 2013 年 . 第 66–82 页 ( Бакалова С. Л., Автографы Д. М. Позднеева в фонде Центра редкой книги П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но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й научной библиотеки // Кирилло- Мефодиевские традиции в Пскове: материалы Вторых чтений 14 мая 2013 года в П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но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й научной библиотеке / Пск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ная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науч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Центр по работе с редкими и ценными документами; [ред. И. М. Андреева]. Псков: ЛОГОС Плюс, 2013. С. 66–82) 。 4 斯卡契科夫 П. Е. 著。俄罗斯汉学研究历史札记。莫斯科:科学出版 社,1977年。第282-283页 ( Скачков П. Е. , Очерки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китаеведения. М.: Наука, 1977. С. 282–283) 。 堡,在几所学校教书。其中1938–1955年间主要是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担任东 方及语文系的汉语教研室主任,同时还在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工作 5 。 很显然,那几本画册是在他北京生活期间购得的。 毫无疑义,画册中的画作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甚至都不能归属于艺术 品之类,只是些手工画,但它们却充分展示了当时北京民间的典型习俗和传 统,这也是让这里的外国人感兴趣的原因。问题在于,如何给这些画品来分类 定性?创作这些作品难道只是为迎合外国人的口味和需求么?当时按西欧汉学 传统上可以称这些画作为出口外销画 6 。也可理解为这些画作是反映北京真正 风土人情,应该归入中国传统的风俗画之列。 И. Ф. 波波娃出版过 7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作品中类似的 画作,称之为“风俗画”,也称之为“民俗画”。这一点完全符合风俗画的真正意 义,同时也符合画作作者(周培春及画坊中我们尚不知晓的其他画家)的初衷: 即形象地再现老北京的市井风情。 到目前为止,对周培春本人的了解并不多。已有的信息也大多是零散的,大部 分只是猜测和主观推断。 1983年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了第一部图书馆馆藏周培春清代作品画册—— 《北京民间生活彩图》。当时中国还鲜有人知晓这位画家,因他的这些画作没有 画坊印章,因而也无法进行详细考证。 5 巴卡洛娃 С. Л. ,第 68 页 ( Бакалова С. Л ., с. 68) 。 6 最早的中国出口外销画18世纪末在广州的几家工艺厂开始设计制作。 7 清朝北京:民俗画。前言作者和中文注释翻译为波波娃  И. Ф. 。圣彼得 堡,2009年 (Цинский Пекин. Картины народной жизни (миньсухуа). Вступ. статья, перевод с китайского и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И. Ф. Поповой. СПб., 2009) 。

RkJQdWJsaXNoZXIy MzQwMDk=